跋山涉水、开路探索…三亚90后林业女工程师13年专注这件事→
编者按:
他们中有的扎根基层一线,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服务人民;有的积极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他们求索于无人区,在各个领域挥洒汗水、绽放才华,用智慧点亮创新成果,有力弘扬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奉献科技创新力量,他们是三亚市科技工作者。三亚市科协联合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推出三亚市优秀科技团队和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系列报道,讲述他们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为书写三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故事。
6月的三亚,阳光炽热。洪文君耐着高温,穿梭在试验苗圃中,观察着每一株植物的长势,不时在本子上记录数据。“这是海南假韶子,这株种植了3年,红色叶子是它新生长的。”6年来,她细心地照顾着苗圃中的植物,希望自己的科研目标能在它们的身上得以实现。
坚
定
重返三亚 专注林业科研
洪文君是三亚人,到广州求学7年后,于2016年回到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90年的她已经跟“林业”打了13年的“交道”,从本科在华南农业大学就读林学专业,到被保送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再到取得林业工程师资格,一路走来,洪文君从未犹豫,坚定地选择从事植物资源、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研究。
“读研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营山营林,树木树人’是林业人的坚守与传承,要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洪文君谨记老师的谆谆教诲,从大二到研究生毕业,6年的时间里,她一直跟随老师参加《广东省石灰岩地区优良树种筛选及造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科研项目,积累了很多经验。研究生毕业后,她决定回到家乡,回到三亚。
“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区北缘,热带雨林有着许多奥秘仍需要探索,我想回家,想用自己的专业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从广州回到三亚,洪文君迅速调整状态,丰富自身阅历,认真努力做好每一个项目,并参与调查规划设计、科技下乡服务、科普教育活动等,让自己充实起来。
探
索
跋山涉水 寻找珍稀物种
2016年7月,刚回到三亚工作的洪文君查阅了海南植物志,发现许多濒危植物值得关注,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撰写了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假韶子生态保育研究》,并成功获批。海南假韶子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更是三亚特有珍稀濒危乡土树种之一。在此之前,海南对假韶子基础研究工作为零,也不知道其分布特点。洪文君便结合在学校获取的经验,大胆地从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理生态学、土壤学和繁育生态学等方面入手,与团队多次深入落笔峰寻找该物种。
落笔峰地势、环境较为复杂,为了寻找海南假韶子,研究团队从来都是走野路,哪里不好走去哪里,没有路了就用砍刀“开路”。“我们做林业调查就要去那些人为干预较少的地方,这样才能了解森林最真实的状态。”洪文君说。
一次一次进入深山探究,爬险坡、涉深水,经过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对海南假韶子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目前,仍在继续开展野外回归工作。
拼
搏
践行初心 书写激扬青春
为了方便随时回院里加班,她把“家”搬到了研究院附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把自己的上班时间提前;为了丰富自身阅历,她坚持每年都要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并且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出成果……洪文君说,希望在工作中充分地发挥自我价值。
作为洪文君的科室领导,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研究室副主任蔡开朗对她有着很高的评价,“她的专业性很强,工作中非常主动、积极,并且能高质量完成工作。她很重视团队的整体成绩,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同事眼中,洪文君也是大家佩服的“女强人”。“洪文君在团队中一直起带头作用,无论是野外调查还是日常工作,她都冲在前面,任劳任怨,我挺佩服她的。”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员麦志通说道。
“营山营林,树木树人”是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的院训,这些年来,洪文君一直谨记心中。她记住的不仅是这8个字,更是这8个字背后“刻苦钻研营林植树、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和绿化神州大地”的理想抱负。洪文君说,林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她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在充满无限可能的三亚林业中,践行初心与使命,激扬青春、书写人生、实现梦想。
荣誉
2016-2021年度连续6年获得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优秀个人”称号,参与完成省市科技项目二十多项,完成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和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项目的科技成果登记,发表论文40余篇(SCI4篇),参与出版专著4部,发明国家专利1项。
点分享
点点赞